愛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 1847 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他一生中
班級:五愛
參賽成員:連若妤、邱慧婷
人物簡介; 愛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 1847 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他一生中的發明超過二千多種。他不但成為近代物理史上一位相當傑出的科學家,更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
參考書籍與資料:資料, http://hk.geocities.com/science_valley/Thomas_Alva_Edison.htm
直得效法的精神或典範:我們搭家雖人沒辦法當上最偉大的發民家但是我們至少有努力的精神,我們可以有畫畫、寫作、……等。
writeTree()
文:朱琳琅 物理園 > 物理史話
愛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 1847 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他一生中的發明超過二千多種。他不但成為近代物理史上一位相當傑出的科學家,更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 愛迪生一生卓越的成就並非僥倖,而是他百折不撓、勇於嘗試、敢於創新的成果。由於家境貧困,愛迪生只受過三個月的小學教育,十二歲就開始在火車上工作。雖然如此,他仍然努力不懈,刻 苦自學。他在少年時代已對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但掌握了豐富的電學、化學等知識,還喜歡在車上和家裡進行一些「小實驗」。1863 年,他在一家鐵路公司當服務員,他的發明生涯也從此開始。隨著他的發明一個個地誕生,他的名子開始為人熟悉,生活也逐漸富裕起來。 1873 年愛迪生製造出雙工式發報機,翌年又製造了四工式發報機。1876 年,他在門洛帕克建立了美國第一個工業研究實驗室,也就是「愛迪生發明工廠」。在往後的兩年,他發明了留聲機,轟動了全世界,使他獲得法國爵士的銜頭。 愛迪生一生中最大的貢獻,就是發明了電燈。他做了 1600 多次耐熱材料和 600 多種植物纖維的實驗,才製造出第一個燈泡。後來他更在這基礎上不斷改良製造的方法。為了推廣電燈的使用,他研究出並聯電路、保險絲、絕緣物質、銅線網路等電器系統的各種附加設備;又製造了電壓穩定的發電機和經濟配電的三線掣。1882 年他在紐約建立了一個電力網。雖然他使用直流電 的輸電方法限制了傳送電力的距離,但這項偉大的貢獻,已大大改善了人類的生活。 1883 年愛迪生發現熱電子發射現象,為電子管的面世奠定了基礎。1887 年,他在西奧倫治建立了更大的實驗室。在那裡他的發明更是多不勝數,其中較重大的有 1888 年的電影攝錄機;1896 年的電影放映機和鎳鐵電池。他接二連三的發明,使他在1928 年獲得了國會金質特別獎。 1931年,愛迪生在西奧倫治與世長辭,享年 84 歲。
閱讀全文…
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愛迪生(若妤v.s.慧婷)
貝多芬(智友v.s.冠霖)
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n, 1770-1827) 生於波昂,是德國作曲家。
人物簡介
貝多芬(Ludwig Von Beethoven, 1770-1827) 生於波昂,是德國作曲家。 貝多芬的祖父曾在選侯教堂中擔任男低音,他的父親也是一個男高音歌手。對貝多芬的父親,人們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他是一個關心子女的父親,很早便看出貝多芬的才能;也有人說他是一個貪婪的人,企圖把貝多芬培養成另一個莫札特作為搖錢樹。不論如何,貝多芬四歲時,就由父親指導他開始學習鋼琴;八歲開始在音樂會中演出;十一歲起便輟學專門學習音樂。他的老師倪富除了教授貝多芬學習巴哈的平均律曲集,還不斷鼓勵他發揮他的音樂創作潛能,並介紹他成為波昂宮廷樂團的團員。貝多芬17歲時,前往維也納拜訪大音樂家莫札特。莫札特要求他即時作一首完整的曲子,貝多芬很快就達成了這個任務。莫札特便對在座的朋友預言貝多芬不久將震驚世界。可惜, 貝多芬的母親去世,而他的父親又經常酗酒,使貝多芬成為了家庭經濟的支柱。幸好當時華特斯坦伯爵及資產家布魯寧遺孀對他提供了援助,使他解決了經濟上的問題。貝多芬的音樂才能雖然受到很多人欣賞,但成為貴族們的樂師卻並非他的理想。結果他成為一個自由、獨立的作曲家,不再以專門為皇室貴族寫作音樂維生。生於十八到十九世紀的貝多芬,一方面向當時的大音樂家莫札特和海頓學習,另一方面亦受到當時社會上鼓吹自由、平等、博愛等精神的影響,作品亦表現了跨時代的力量,形成了他獨特的個人風格。在維也納的前十年,貝多芬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可惜他在二十八歲開始,聽覺便出現問題,這對一個音樂家實在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命運的挫折使貝多芬一度十分沮喪,甚至曾經興起了輕生的念頭,但貝多芬沒有向命運屈服,他決定向命運挑戰!社會背景、命運的挫折及個人對生命的熱愛使他在聽覺日漸衰退的情況下,用心靈的聽覺去作曲。他把他的激情注入作品,產生了澎湃洶湧,震撼人們心靈的音樂。他的作品不論在音域範圍、力度對比、和絃運用方面都比傳統作品有更多的變化,使音樂脫離了古典樂派典雅的模式,為音樂史上開創新紀元,因此後世譽他為「樂聖」。1827年 ,貝多芬因肝病而逝世,享年57歲。三天之後下葬於威靈公墓,在維也納出現盛大的送葬場面,估計約有一萬多人參加送葬行列 ,場面更盛於皇室貴族的出殯儀式。
作品
和莫札特及海頓相比,貝多芬的作品數量較少,但以作品的價值及對後世音樂的影響力,其作品卻絕不遜色。他的作品有:著名的九首交響曲(Symphony) 包括:
第三號交響曲---英雄(Eroica)第五號交響曲---命運第六號交響曲---田園(Pastoral)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在樂曲的第四樂章加入四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獨唱及混聲合唱,把器樂與聲樂互相結合,是交響樂的新嘗試。
協奏曲 (Concerto)---五首鋼琴協奏曲 ,包括第五號 ---『皇帝』(Emperor)、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及一首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協奏曲......
奏鳴曲(Sonata)---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Pathetique)、 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Moonlight)、第二十一號 鋼琴奏鳴曲--『華特斯坦』(Waldstein)、 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Appassionata)、小提琴奏鳴曲第五號『春』(Spring)、 小提琴奏鳴曲第九號『克洛茲爾』(Kreutzer)......
序曲(Overture)---『蕾奧諾拉』(Leonore)序曲( 第一號、第二號、 第三號)、普洛米修斯序曲 、柯裏奧蘭序曲、 歌劇『費德里奧』(Fidelio)序曲 ......
參考資料: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121202444
心得看完貝多芬傳之後,不禁使人為他灑下一把悲憤的眼淚!這樣一位那麼才華洋溢的作曲家,老天爺竟然要如此的捉弄他,使他被病魔折磨得十分痛苦!貝多芬的童年完完全全生活在音樂的世界裡,這使他沒有玩伴,也不懂小孩子們玩的遊戲,真是可憐啊!我覺得貝多芬的一生就有如暴風雨般的激烈動盪,要是他能溫和地和別人相處,他的生活可能過的更安穩,但他對自己的藝術充滿自信與自傲,相對地,貝多芬也有脾氣暴躁的缺點一生都在痛苦中和煩惱中度過的貝多芬創作了許多名曲,同時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對於這麼一位曠世的音樂奇才,我們對他有太多太多的懷念和崇敬。
閱讀全文…
天文館(張家寧)
5月13日是我們全五年級的校外教學,這次我們到了天文館參觀,雖然只有半天,但
天文館參觀心得 五愛 張家寧
5月13日是我們全五年級的校外教學,這次我們到了天文館參觀,雖然只有半天,但還是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到了天文館,我們首先去看了3D立體劇場,第一部是關於火星,第二部是海底世界,兩部電影的內容都十分生動有趣。接著我們就開始自由活動了,我和黃婷去坐了太空之旅,還滿好玩的!接著我們去玩了很多實驗,最後我們還去看了熱氣球緩緩上升。 玩了那麼多好玩的遊戲和實驗,我最喜歡的還是太空之旅,雖然表面上只是個遊樂設施,但卻在裡面加了很多宇宙的知識,例如:太陽上的黑子、太陽大約活了多久等,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知識。
閱讀全文…
天文館(黃婷)
我總認為天文館只是在教育有關科技方面的知識,可是去過天文館之後,我才發現
天文館參觀心得 五愛 黃婷
我總認為天文館只是在教育有關科技方面的知識,可是去過天文館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之前的想法是錯的。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去過天文館後,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對於地球以外的事,也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不但如此,還有很多新奇的事物是我第一次碰到,它們很特別,我也很喜歡。另一點讓我覺得十分神奇的就是天文館裡的3-D影片,我又從中又學到了更多的東西,以及一些科學知識,真的很不錯。
在宇宙中,地球像一個微不足道的行星,但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它卻是最親密的和生命攸關的天體。地球上有充足的水和含氧量高的空氣,又有合適的溫度,這與它距離太陽的位置等條件,有很大的關係。譬如距離太陽最近的兩顆行星—水星和金星,水星的白天非常熱,夜間卻非常冷;厚厚的金星上的大氣層,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存在著嚴酷的溫室效應,所以任何生物根本都無法生存。
戶外的這一堂課,讓我學會更多的天文知識,也看到很多之前我不知道的天文現象,還體悟到每個人都要更愛我們的地球,這就是我的收獲。
閱讀全文…
社會報告(黃婷)
歷史沿革──荷蘭為向東方拓展其貿易基地,於明天啟元年(1621年)入侵澎湖,不久
荷西時期
建築物:
熱蘭遮城歷史沿革──荷蘭為向東方拓展其貿易基地,於明天啟元年(1621年)入侵澎湖,不久被明軍迫退而轉進臺灣,佔領臺江口外一鯤身嶼(即安平)之沙崙上建築熱蘭遮城。荷人即以此城作為行政中心,開展其三十八年之殖民基業。鄭成功在1661年驅逐荷人之後,即移居其內,後鄭經等襲爵亦居該城,一般人俗稱為「王城」即是這個緣故。其城堡最嚴重的兩次破壞是光緒元年(1875年)築億載金城砲臺時,曾拆運外城壁磚使用。及光緒23年(1897年)日人為建安平稅關官舍,亦曾拆掉內城之主要部分。長久的破壞,直到日據後期,總督府技師栗山俊一去實地勘測時,內城只有土丘的形貌,而外城只剩下南邊城壁及西南角稜堡的一部分。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配合臺南觀光年計劃,市政府作一次環境整修。內城為方形,坐南朝北,有兩層臺基,城壁高約30呎,厚4呎,四隅有突出60碼的稜堡,壁厚6呎,城基方廣276丈6尺,上下兩層附有雉堞。突出的稜堡附建有瞭望塔。城上共設砲位十五座,南北各挖有通海的深井,以防火攻。下面的兩層臺基各邊中央有半圓堡,亦可置砲位。北側有小門及磚梯,可下地下室的彈藥庫。城內有長官宅邸、教堂、軍營及刑場。普羅文蒂亞城(赤崁樓)荷人於建熱蘭遮城之後,有感於必須在臺江對岸設置商務中心,因此以貨品與土著換得赤嵌一地,後即著手興 建另一個城堡──﹝普羅文蒂亞城﹞,當時是1625年初。但16 25年郭懷一抗荷事件中,該城似被破壞一部分,因此在165 3年有修建之記載。明鄭時期鄭成功將它改為承天府,用為施政 中心。民國52年(1963年)因日久失修,乃由成功大學建築系幾位教授負責規劃修建,改入口於南面。但這次整修的結果卻是失敗的,其內部以水泥模仿的樑枋柱檁之大木作關係完全走樣,毫無細部可言,近乎出於外行之手。彩畫系統尤其紛亂。赤嵌樓為西向建築,入口移在南面雖可得到較開闊的前院,但卻失去了正面寬度所帶來的氣勢。聖多明哥城(紅毛城)淡水街尾的小丘上,俗稱紅毛城。為明崇禎2年(1629年)西班牙人自雞籠進佔滬尾時所建,據傳係建在漢人原有之城基上。咸豐11年(1861年)以後,外人重又入臺,紅毛城充為英國領事館。民國61年英國撤館,轉由美國代管。紅毛城為紅色城壁的方形建築,50尺見方,內部為二層,底層分為兩室,一室似曾為監獄用,另一室有樓梯可通二樓,二樓闢為四室,設有壁爐,其天花為磚造之交叉穹窿,以支持屋頂。屋頂上為平臺,東北角與西南角各有突出的眺望臺一座,以石條支撐。外壁厚達6尺5寸,開窗極少,內部陰濕。1861年之後在南側增建露臺,其雉堞與屋頂雉堞為日後改建者,已非西班牙式 .
還有很多建築物,寫不完,如有興趣請自行查~
歷史:
荷 蘭 人 在 西 元 1 6 0 0 年 6 月 侵 入 澎 湖 , 因 澎 湖 的 漢 人 不多 , 荷 蘭 人 就 以 澎 湖 為 貿 易 基 地 , 盤 據 不 去 , 這 是 澎 湖 最 早 有 西方 人 建 築 之 記 錄 。
1624年,荷 蘭 兵 轉 進 臺 灣 。 一 上 陸 地 就 興 建 熱 蘭 遮 城 <今 安 平 古 堡> ,這 是 荷 蘭 人 經 營 臺 灣的 開 始 。
荷 蘭 人 來 台 之 後 傳 播 基 督 教 。他 們 為 賺 取 利 益 , 引 進了 耕 牛 ,並 招 募 漢 人 來 台 種 植 稻 米 、 甘蔗 。 之 後 將 產 品 販 賣 到 中 國 大 陸 及 日 本。荷 蘭 人 統 治 台 灣 有 38 年 之 久。
荷 蘭 人 佔 據 臺 灣 南 部 後 的 第 二 年 , 西 班 牙 也 出 兵 侵 入 臺 灣 北 部 。西 班 牙 人 於 1 6 2 6 年 自 菲 律 賓 繞 過 臺 灣 東 海 岸 北 上 , 登 陸 三 貂 角 及 基 隆 。
西 班 牙 人 在 淡 水 建 立 聖 多 明 哥 城 做 為 統 治 中 心 ,積 極 發 展 貿 易,開 闢 基 隆 和 淡 水 的 交 通 , 並 傳 播 的 天 主 教。西 班 牙 人 在 台 灣 北 部 統 治 了 1 6 年 之 後 , 被 荷 蘭 人 趕 走 了。
熱蘭遮城(2)
熱蘭遮城(1) 普羅文蒂亞城 普羅文蒂亞城
聖多明哥城 聖多明哥城
感想:
哇!查完了荷西時期的歷史和他們的建築物,我發現
原來基督教是荷蘭人傳播的,而且我也因此了解到,有好
多的觀光勝地都是當初河西實習遺留下來的。
我突然覺得台灣好沒用,被好多國侵略,還被侵略那
麼多年,真悲哀~真悲哀~
鄭式時期
建築物:
大天后宮俗稱「台南大媽祖廟」,是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大天后宮供奉的主神,也就是俗稱的媽祖婆,是台灣民間的宗教信仰中最普遍的神明。大天后宮原為明寧靖王朱術桂的王府。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水師提督施琅攻佔台灣後,鑒於台灣人民對於媽袓信仰的虔誠,為收服民心,乃奏請清廷將寧靖王府邸改建為媽袓廟,並將媽祖晉封為天后,廟稱大天后宮。大天后宮主要可分成四大部分,三川殿、拜殿、正殿、後殿,稱之為「四進」。栩栩如生、尺寸碩大的媽祖神像是本宮最大的特徵,是約300年前一位大陸泉州師傅所做,可說是台灣泥塑雕像的代表之一。孔廟(台南的)
自古以來,孔子學說一直是主政者施政的政策標的。因此,孔廟成為不可或缺的建設之一,同時,亦是精神文明的象徵。被列為1級古蹟的台南孔廟,有著多方面的重要特質。在文化上,它是台灣第1座孔子廟,早在明鄭時期便已創立;清末之前,它還是台灣官辦的最高學府--台灣府「儒學」所在,是培育知識份子的搖籃。在建築藝術上,它不僅在台灣孔廟建築中獨樹一格,放到現存傳統建築中衡量,也鮮有能出其右者。的確值得深入探訪。孔廟亦稱「文廟」,它象徵中國傳統文化的文教中心,其內部的各項建築皆富有深刻的歷史意義與教育意義。320多年前,鄭成功死後,其子鄭經的參軍--陳永華力陳教育的重要性,終於在現址--台南市南門路(承天府鬼仔埔)鳩工興建「先師聖廟」,此即是孔廟的前身。清康熙22年(西元1683年),「先師聖廟」已大部分傾毀,當時的巡道--周昌、知府--蔣毓英在隔年予以初步整修,改名為「先師廟」,再一年,更在此設立「台灣府儒學」。
歷史:
鄭 成 功 為 圖 反 清 復 明 之 長 遠 打 算, 在 永 曆 1 4 年 已有 攻 臺 之 計 。 在第 二 年 , 鄭 軍 駐 紮 金 門,修 理 船隻 , 準 備 渡 臺 。 此 為 臺 灣 史 上 之 大 事 。
永 曆 1 5 年 , 他率 領 軍 隊 從 台 南 市 安 平 附 近 登 陸 , 包 圍 荷 蘭 人 基地熱 蘭 遮 城 , 有 九 個 月 之 久 。 荷 蘭 人 在 1 6 6 2 年 投 降 , 離 開 台 灣 。
鄭 成 功 統 治 台 灣 後 ,設 立 承 天 府 為 行 政中 心 。 鄭 成 功 為 了 解 決 糧 食 的 問 題 , 命 令 軍 隊 開 始農 耕 。 軍 隊 駐 紮的 鎮 營 名 稱 , 有 些 就 演 變 成 現 在 的 地 名 , 如: 高 雄 市 左 營 、 台 南 縣 新 營 。
鄭 成 功 入 臺 不 到 半 年 即 逝 世 , 由 其 子 鄭 經 接 位 , 臺 灣 方 面 , 鄭 經 從 參 軍 陳 永 華 之 議 , 更 發 展 至 中 部 的 彰 化 、 竹 山 、 大 甲 及 南 部 的 恆 春 地 區 。
西 元 1 6 8 1 年 , 鄭 經 去 世 , 台灣 內 部 政 局 開 始 不 穩 。 西 元 1 6 8 3 年 , 清 朝 派 施 琅 進 攻 台 灣 , 雙 方 在 澎 湖 大 戰 , 鄭 軍 潰 敗 , 不 久 台 灣 就 納 入 清 朝 版 圖 。
台南孔廟 大天后宮
感想:
我覺得大家去孔子廟拜拜很好,因為孔子是以前的老師,俗話說有拜有保佑,因此去拜成績因該會好點,我去過但是我不知道是否有效。我查完後才發現大天后宮現今為中華民國內政部列為國家一級古蹟。大天后宮為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因為年代久遠,無論是外觀與內部所陳列的古蹟,當相當獨具特色。我甚至現在才知道孔廟跟大天后宮都是在台南的說。我以後如果去台南,我就可以知道可以去哪裡看觀光勝地了,太棒了。你們有機會也可以過去看看喔!
清 ~ 代
建築物:
鹿港的龍山寺
龍山寺乃是從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鄉的龍山寺分靈而來,清初時的閩南移民多從泉州出海,安海龍山寺的香火便隨移民來到台灣,而龍山寺也成為泉州移民的群居地,因此在台灣的寺名也都取名為龍山寺。 清朝時這樣的龍山寺在台灣較著名的總共有五座,分別是淡水的龍山寺、台北艋舺的龍山寺、台南的龍山寺、鳳山的龍山寺以及鹿港的龍山寺。其中最早創建的是台南龍山寺﹝雍正年間﹞,其次是艋舺的龍山寺﹝乾隆三年﹞、鳳山龍山寺﹝乾隆初年﹞、鹿港龍山寺﹝乾隆五十一年﹞,最晚的是淡水龍山寺﹝咸豐八年﹞。
板橋林家花園
日據時期,林家曾於光緒29年在園中舉辦「園遊會」。日本人為慶祝使政40年,在此辦理「博覽會」。光復初期,花園仍可維持原來原貌,民國38年,一時人口大增,毫無居住之地,林家慷慨將部份花園借出,但20年後,漸漸被摧毀。民國61年,林家將部份花園捐出,並由臺北縣政府與住戶協調,民國65年獲拆遷125戶,林家子孫林柏壽先生捐款1300多萬元作為拆遷補償費。民國65年至71年間,林家花園被人竊取建物,花園已殘破不堪,終於在民國71年10月31日開工整修,民國75年12月完工,並於民國76年元旦正式開放,供名眾參觀。
歷史:
從 光 緒 元 年 至 2 1 年 乙 未 割 臺 短 短 二 十 一 年 的 臺 灣 歷 史 , 可 說 是 清 朝 統治 臺 灣 二 百 十 二 年 當 中 最 有 為 的 一 段 時 期 , 我 們 可 以 說 清 代 末 期 的 臺 灣 是 以 沈 葆 楨 、 丁 日 昌 及 劉 銘 傳 三 人 為 中 心 的 。 同 治 1 0 年 ( 1 8 7 1 年 ) 因 日 人 窺 視 臺 灣 而 發 生 牡 丹 社 事 件 後 , 才 喚 起 清 廷 對 臺 灣 的 重 視 , 乃 命 欽 差 大 臣 沈 葆 楨 經 營 臺 灣 光 緒 1 1 年 ( 1 8 8 5 年 ) 臺 灣 正 式 建 省 , 劉 銘 傳 為 首 任 巡 撫 , 1 3 年 先 在 臺 北 設 巡 撫 行 臺 , 並 擬 設 省 會 於 臺 中 。
心得:清代也就是由我們的祖先來自中國所統治,在文化及制度薰陶下,台灣在科技方面終於有所建設,清代也是我們統治中最長的一段時間,也影響了我們許多,劉銘傳,及沈葆真許許多的的建設,開山撫番,相處的算是挺融洽的,不過相對的,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卻對對岸的中國人這麼排斥,真的是跟當初的歷史差好多唷,希望我們大家都是中國能能好好相處,
閱讀全文…